亚急性甲状腺炎(简称亚甲炎)是一种在感冒后1-2周起病的甲状腺疾病。亚甲炎发病较急,由于初期表现与感冒的症状很类似,或症状不典型,很容易误诊误治或者过度治疗。
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本病以30~50岁的中青年女性发病率为高,是男性的3~6倍;
·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多由病*感染或病*感染后变态反应引发。多种病*如流感病*、柯萨奇病*、腮腺炎病*与本病有关,患者血液中通常可检出这些病*的抗体;
·该病也可发生于非病*感染之后。遗传因素也可能参与发病,有与人白细胞抗原(HLA)B35相关的报道。
什么是亚甲炎?
亚甲炎是一种可自行恢复的甲状腺非细菌感染性疾病,以短暂疼痛的破坏性甲状腺组织损伤伴全身炎性反应为特征,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疼痛性疾病。放射性痛和转移性痛为其特征,在病程中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以下简称甲亢)及甲状腺功能减退(以下简称甲减)症状、甲状腺摄碘率降低和红细胞沉降率升高等。本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季节高发。
有哪些症状和临床表现?
常在病*感染后1~3周发病,有研究发现该病有季节发病趋势(夏秋季节,与肠道病*发病高峰-致),不同地理区域有发病聚集倾向。起病形式及病情程度不一。
上呼吸道感染前驱症状:肌肉疼痛、疲劳、倦怠、咽痛等,体温不同程度升高,起病3~4d达高峰。可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甲状腺部位的疼痛或压痛是最为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疼痛为逐渐或突然发生,程度不等。转颈、吞咽动作时疼痛加重,常放射至同侧耳、咽喉、下颌角、颏、枕、胸背部等处。少数患者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疼痛的范围不一,可先从一叶开始,以后扩大或转移到另一叶或始终限于一叶(爬行性甲状腺炎);少数患者首先表现为无痛性硬结。甲状腺肿大:弥漫或不对称轻、中度增大,多数伴结节,质地较硬,触痛明显,无震颤及杂音。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甲状腺肿痛及甲状腺功能异常。
(1)诊断要点: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一般诊断多无困难,但不典型病例常易误诊,国内报道误诊率为12%-48%。
符合下述中的4项即可诊断亚甲炎:
①甲状腺肿大、疼痛、质硬、触痛,常伴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和体征(发热、乏力、食欲缺乏、颈淋巴结肿大等);
②血沉增快;
③甲状腺摄碘率受抑制;
④一过性甲状腺*症;
⑤血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或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阴性或低滴度。
典型的亚甲炎会经历如下几个阶段:
1.甲亢期
即病程早期,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多样、症状不典型,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有的仅表现为咽痛、发热,以为是咽炎;有的颈前、颈后都疼痛,误以为是颈椎病,有的表现为牙疼、下颌痛,以为是牙病等。多数患者的首发症状是发热和颈前部疼痛,甲状腺触痛,肿大。
血沉往往显著增快,血常规一般正常,虽然此期的甲状腺激素(T3、T4)水平增高逐渐,TSH可能下降到0.01mU/L以下,但患者心悸、多汗、怕热、焦虑、震颤等甲亢表现不一定很典型。
2.甲减期
此期患者可有乏力、畏寒、腹胀、便秘、嗜睡,面部浮肿等甲减表现,血清T3、T4降低,TSH升高。原因是此期患者甲状腺内储存的甲状腺激素已被大量消耗,但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因甲状腺滤泡细胞遭到了破坏尚未恢复,摄取碘以及合成甲状腺激素的能力不足,因而出现“甲减”的表现。
3.恢复期
多数病人甲状腺功能数周至数月恢复正常,整个病程约6~12个月,有些病例会反复加重,持续数月至2年不等,仅少数成为永久性甲减。
中医药物治疗目前,中医药治疗效果显著,避免使用激素的副作用,防止复发及撤激素后的疼痛等。中药通过口服配合膏药外涂,明显缓解症状,解除疼痛。我们内分泌科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和临床疗效观察,中药三*膏外敷,配合辩证论治的中药口服,均会取得良好的疗效。在防止复发和避免使用激素的副作用方面,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