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侏罗纪早期,地球上出现了一支庞大的恐龙种群——蜥脚类恐龙,它们是当时地球上的统治者,并且演化出多个物种,同时,它们也是地球历史上体型最大的恐龙总群,通过化石研究显示,最大的蜥脚类恐龙的身长甚至超过了30米。
一直到白垩纪蜥脚类恐龙渐渐开始走向末路、最终灭绝,整个侏罗纪时期,基本上都是它们的天下,所以,在研究侏罗纪恐龙化石的过程中,蜥脚类恐龙化石也是非常多的,前段时间在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亚,就出土了一具蜥脚类恐龙化石。
来自1.8亿年前的“长脖子怪物”
在最新一期的英国《皇家学会生物学分会学报》上,研究人员发表了对这具新出土蜥脚类恐龙化石的研究结果,从它的形态上来看,它有着长长的脖子和巨型的身躯,看起来犹如一个“长脖子怪物”一般。
说起来,在研究蜥脚类恐龙的过程中,科学家们也发现,在侏罗纪时期,基本上地球上的蜥脚类恐龙,都是以“长脖子怪物”为主,虽然物种不同,但是它们的特征却非常相似:都拥有长长的脖子、长长的尾巴,而且身形庞大到让它们虽然是植食性恐龙,但是却可以丝毫不惧怕任何肉食性恐龙的攻击。
因为它们的尾巴就是它们最强有力的武器,小型的肉食性恐龙在它们面前根本不堪一击,就好像如今在地球上,身躯庞大的大象同样没有天敌一样。
那么,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这种“长脖子怪物”恐龙,究竟是如何出现的呢?在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亚,随着蜥脚类恐龙化石一同出土的,还有和它来自同一时期的植物化石,也正是这些植物化石,为科学家们揭开了蜥脚类恐龙脖子变长的真相。
气候变化导致它们的形态发生巨变
通过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在大约1.8亿年之前,南北球曾经发生过一场大规模的火山喷发事件,大量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伴随着火山喷发被释放出来,同时,我们都知道,火山在喷发的过程中,会出行大量的岩浆,这些岩浆都是非常灼热的,这对于陆地上的生物来说,等于是毁灭性的打击。
所以,大约1.8亿年之前,南半球陆地上的植物,基本上经过了一轮“大逃杀”,除了一种高大的针叶树,其它的几乎全*覆没。
在上文中我们提到过,当时统治地球的蜥脚类恐龙中,很多都是植食性恐龙,由于陆地上植物稀少,所以它们很快就纷纷灭绝了,而剩下的蜥脚类恐龙,则为了生存,想要尝试着去吃哪些长在高出的针叶树树叶。
最终,通过演化,它们的脖子变得越来越长,它们的身躯也变得越来越庞大,针叶树树叶也成为了它们最喜欢的食物之一,一直到大约万年前,它们从地球上灭绝。
蜥脚类恐龙为何会灭绝?
作为地球上出现过的,身躯最庞大的生物种群,即使是最小型的蜥脚类恐龙,它们的体长也超过了13米,这要比和它们同期的所有肉食性恐龙体型都要庞大,而且上文中我们说过,蜥脚类恐龙基本上是没有天敌的,那么,为何它们还会灭绝呢?
这就要与植物的更新换代有关了。蜥脚类恐龙主要吃的针叶树树叶,它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不过,当时间进入白垩纪的时候,地球上却进入了被子植物的天下。
原本和蜥脚类恐龙同期诞生,但是却一直处于劣势地位的鸟脚亚目恐龙,因为被子植物的出现,而有了更多的食物,同时,鸟脚亚目恐龙的牙齿也会更新换代,这一点是蜥脚类恐龙所不具备的,因此,从食物链的角度来看,蜥脚类恐龙很快就处于劣势了。
此外,侏罗纪时期地球上的恐龙,也正是进入到鼎盛时期,在“百家争鸣”的大环境下,自然大自然也就会进入到新一轮的“优胜劣汰”环节,蜥脚类恐龙在演化后期一直都没有进化出什么优秀的本领,同时在进食方面,能力也不如鸟脚亚目恐龙,最终伴随着种群数量的锐减,只能遗憾出局了。
当然,即使它们活到了白垩纪末期,也仍然会因为小行星撞地球而灭绝,只不过在探讨原因的时候,人们会说是因为“天灾”,而不会说是它们实力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