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甲状腺功能减低(简称甲减)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甲减可引起多种症状的周围神经病变。一些回顾性研究显示,甲减性周围神经病在甲减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10%~70%。临床上将甲减性周围神经病分为单周围神经病和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研究认为与甲减引起schwann细胞病变导致的神经脱髓鞘改变和神经传导速度(NCV)减慢有关。
01甲状腺功能减低的临床表现
1、单周围神经病
甲减性周围神经病中以单周围神经病多见,其中正中神经损害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手部正中神经支配区域发生麻木、针刺感、灼痛或刀割样疼痛,约1/3患者有拇短展肌和对掌肌萎缩,呈典型腕管综合征表现,且多为双侧同时受累。有少数患者可发生踝管综合征,表现为足底和内踝针刺感、麻木感及烧灼样疼痛,并向足趾或腓肠肌放射,可有足底感觉缺失及足底屈肌萎缩等症状。
2、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患者首发症状多为肢体远端感觉异常,常表现为手足麻木及烧灼样、刀割样疼痛,可有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同时可出现四肢近端对称性肌无力及肌萎缩,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踝反射最常受累。
02关于甲减的检查
1、体格检查
查体可见患者出现以四肢麻木疼痛为主的感觉异常,以肢体远端最为明显病情较重者可出现肢体远端肌力下降及肌肉萎缩而呈垂足。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尤其易见于踝反射。部分患者可因足部位置觉缺失而呈感觉性共济失调性步态。
2、辅助检查
(1)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NCV)
可作为确诊甲减性周围神经病的依据,并且可在一般神经系统检查异常前,显示出潜在的神经损伤。在单周围神经病患者中,NCV显示运动传导潜伏期和/或感觉传导潜伏期延长而速度减慢,F波潜伏期延长,提示有脱髓鞘性损害,肌电图显示受损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在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NCV显示尺神经、正中神经及腓肠神经感觉电位波幅降低,运动传导速度减慢,未端潜伏期明显延长,可见混合肌肉动作电位显著离散。
(2)定量感觉检测(QST〕
是诊断疼痛相关感觉异常的敏感指标,可发现甲减性神经病变患者的热感觉阈值增加,反映出外周神经受损情况。
(3)皮肤活检
甲减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皮肤活检可见表皮内神经纤维(IENF)密度降低,能够提示小神经纤维的早期损害,且与神经失能分数呈负相关性。
03甲减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甲减性周围神经病是甲减全身病变表现的一部分,尽管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但均无特异性,多种疾病均有类似症状,因此诊断甲减性周围神经病前首先要肯定甲减的诊断,再排除其他代谢性疾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后,同时结合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可诊断为甲减性周围神经病。
2、甲减性周围神经系统疾病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其他代谢性疾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
如:糖尿病、甲亢、尿*症、肝脏疾病等,均可出现周围神经损害症状,进一步完善生化等相关检查可加以鉴别。
(2)坐骨神经痛
该病主要症状有下肢麻木、疼痛、腱反射减退或消失及肌力减弱等,但症状主要局限于坐骨神经所支配区域,可有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影像学检查往往可发现坐骨神经受压征象。
(3)吉兰-巴雷综合征
临床上一般表现为进行性上升性对称性麻痹,四肢软瘫,腿反射减弱或消失,以及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可呈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该病起病较急,进行性加重,脑脊液检查可呈“蛋白-细胞分离”。
(4)多发性肌炎
是一种以肌无力、肌痛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肢体近端进行性肌无力为主要表现,一般无感觉障碍,可有肌痛、肌酶增高。
(5)中*性周围神经病
以对称性远端感觉障碍为主要表现,多有药物及*物接触史,需结合病史鉴别诊断。
(6)副肿瘤综合征
该病临床表现复杂,可表现为肢体感觉和运动障碍、肌肉无力和萎缩,可有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该病可有其他肿瘤疾病表现。
(7)血管炎性周围神经病
该病可表现为受累肢体剧烈的灼烧样疼痛伴感觉异常,此外还可以有肌无力、肌萎缩和感觉性共济失调,除了周围神经受累的临床表现外.往往还同时伴有其他系统的表现,如全身乏力、关节疼痛、皮肤损害以及多脏器受累的临床症状。
04甲状腺功能减低(治疗原则及预后
1、治疗原则
甲减性周围神经病应主要治疗原发病,甲减的治疗目标是症状和体征消失,TSH、TT4、FT4值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左甲状腺素是本病的主要替代治疗药物,一般需终身服药。原发疾病有效控制后疼痛持续存在,则和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的敏化有关,可选用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进行治疗。
2、康复及预后
早期确诊甲减并予以激素替代治疗,不但使甲减逐渐改善,并可防治周围神经损害,预后良好。对于亚临床甲减,应及时调整激素,如:左甲状腺素的剂量,以防出现神经肌肉损害。对长期需要替代治疗的患者,密切观察临床及血清甲状腺功能的变化非常重要。
结语:以上就是关于甲减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早期发现治疗,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我们的病况,所以在这里呼吁大家,如果出现以上讲解的临床表现,医院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