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小便淋沥不尽1年
诊断现场
患者姜某,女性,57岁,职员,因“反复尿频尿急伴下腹痛1年,再发1周”于年10月24日就诊。
患者自述1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反复出现渐进尿频、尿急,以夜尿为主,淋沥不尽,影响睡眠,伴下腹部隐痛。患者曾多次求诊,西医诊断为“急性膀胱炎”,予口服头孢类抗生素治疗后,症状可缓解,但易反复发作,1周前尿急尿频,下腹部隐痛再发,遂来寻求中医药诊疗。
刻下:神志清楚,精神一般,尿频、尿急,夜尿较多,淋沥不尽,影响睡眠,无尿痛、排尿不畅、尿热感,伴下腹部隐痛,疼痛尚可忍受,喜温喜按;口干口苦,伴咽部异物不适感,烦渴多饮,喜热饮,畏寒,四肢冰凉,有潮热,无盗汗,四肢麻木,颈项酸软不适,偶有胸闷心悸,无咳嗽咯痰,无发热恶寒,无腰部疼痛,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泻,双下肢稍水肿。纳可,眠差,大便正常。舌质红,舌苔薄,舌下络脉未见异常,脉细弱。
问
患者以“尿频尿急”为主症,临床上该如何辨治?
李赛美教授
本病属中医学“淋证”范畴。淋证是以小便频急、淋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拒急、痛引腰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反映的是膀胱湿热,阴血不足的病机。淋证分为热淋、气淋、石淋、膏淋、劳淋,本例患者偏向于劳淋,治当补脾益肾,方常拟无比山药丸加减,但患者病情错综复杂,单纯的补益并不足以应对。《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本病缘患者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出现尿频尿急,下腹隐痛;素体阴虚,津液耗伤,遂见潮热,夜尿频多;湿热郁蒸,少阳枢机不利,故见口干口苦,烦渴多饮;另因患者年近花甲,久病体弱,脾肾亏虚,故见喜热饮,畏寒,四肢冰凉。舌质红,苔薄,脉细弱为阴虚热结之征象。
本证为下焦的阴虚水热互结证,《伤寒论》第条:“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中医治疗以“利水养阴,健脾补肾”为法,拟猪苓汤加减:
猪苓15g,滑石30g(包煎),茯苓20g,阿胶10g(烊),泽泻30g,桂枝10g,白术10g,炙麻*6g,杏仁10g,*参30g,台乌10g,菟丝子15g,补骨脂15g,仙灵脾15g,枸杞15g。
5剂,水煎温服。
长按图片保存
服药后,患者自觉尿频尿急症状改善,口干欲饮症状减轻,守原方15剂。3月后追访患者得知,尿急尿痛症状消失,仍偶有口干口苦症状。
问
本例患者小便频多,为何不缩尿反利尿?
李赛美教授
此处运用了“通因通用”这一反治法。《素问·至真要大论》:“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心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通因通用是指用通利药治疗具有实性通泄症状的病症,适用于食积腹痛,泻下不畅及膀胱湿热所致尿急、尿频、尿痛病症之类。《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本例患者因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出现反复尿频尿急,现用利尿通淋之法,使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邪去正胜,膀胱气化功能得到恢复,则能够正常储存尿液,通过气化作用将其排出体外,尿频尿急症状得到改善。
问
本次处方猪苓汤与五苓散合用,老师是如何考虑的?
李赛美教授
五苓散证和猪苓汤证都有小便不利、口渴、脉浮发热,病位都在下焦,都有膀胱气化不利的表现。对于这种病情反复,迁延难愈的症状,我经常喜欢将五苓散和猪苓汤同用来治疗,可以算是寒温并用。因为这类患者病程比较长,反复发作,病久会发热,同时又有阴虚或者阳虚,或者有时候寒热不容易辨清楚,所以把两个方合在一起用,就不会有寒热的偏颇。治则上,五苓散证重在化气兼解表,猪苓汤证偏于育阴清热。本例患者反复出现小便频急,夜尿量多,淋沥不尽,虽有潮热,并无大量汗出,为典型的“猪苓汤证”,治当清利下焦湿热,淡能利湿,寒能胜热,方中五味药多为淡寒之品。而患者素体畏寒,喜热饮,四肢冰凉,为脾肾阳虚的体质,加入桂枝温阳化气,白术健脾利水,在组方上猪苓汤和五苓散合用,一寒一热,既能祛下焦之湿热,又能增强膀胱的气化功能,以达到祛邪不伤正的效果。
问
方中加入麻*、杏仁和*参这三味药的用意是什么?
李赛美教授
此为提壶揭盖法,是指用宣肺或升提的方法通利小便的一种借喻。《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肺与脾、肾、三焦、膀胱等脏器分司水液代谢,维持水道的通调。肺主气,为水道的上源,在肺气闭阻,肃降失职,影响其他脏器的气化失司的情况下,可出现喘促胸满、小便不利、浮肿等症,治疗应先宣发肺气,肺气得宣,小便得利,故喻为提壶揭盖。金元名医朱丹溪的医案则提到:“一男子病小便不通……此积痰在肺,肺为上焦,而膀胱为下焦,上焦闭则下焦塞,譬如滴水之器,必上窍通而下窍之水出焉。”肺为气之主,上焦闭塞,气机不能升;因此下焦也闭塞,气机不能降,最终导致了小便不利。本例患者长期小便不利,夜尿频数,双下肢稍水肿,用*参、麻*、杏仁补益中气,升提气机,解表宣肺,肺气一宣畅,水道通调,小便正常,水肿得消。
责编
李奕诗、袁颢瑜
审核
李赛美、曾纪斌
(医案出处《李赛美六经辨证医案(师承带教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有错误请联系
感谢您的支持与转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