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中医科徐秀峰教授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有着独到之处。她指出,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散见于“消渴病”继发“腰痛”“肾消”“下消”“水肿”“尿浊”“胀满”“关格”的相关论述。古代中医文献中虽然没有“糖尿病肾病”的名称,但对本病的临床表现多有记载。如:宋元时期《圣济总录》中说:“消渴饮水过度,脾土受湿而不能有所制……聚为浮肿胀满而成水也”,又说:“消渴病久,肾气受伤,肾主水,肾气虚惫,气化失常,开间不利,水液聚于体内而出现水肿”,指出水湿是消肾成因之一。明代赵献可《医贯》中说:“久病不愈,非痰即瘀水能病血,血能病水”,认为痰瘀互结是消渴病并发水肿的病因。
总体来说,消肾之病,其位在肾,重在下焦,其临床以肿胀、尿浊、尿有异味等为主,与糖尿病肾病相似,这就为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糖尿病肾病的基础是阴虚,随后发展至阴阳两虚。标实则有湿热、水湿、气滞、瘀血、浊*等。其病机基本按照气虚或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的规律动态发展,此外兼夹瘀血、水湿、痰浊等标实证。
糖尿病肾病的致病机理需要分期认识。一是病变初期,以阴虚热结为主要病机,日久伤及肝肾,气阴两虚、经脉失养,由虚致瘀、络脉瘀阻为主。二是病变中期,在初期基础上肾元进一步亏虚,阴损及阳,而致脾肾气血阴阳俱虚、络脉瘀阻为主。三是病变晚期,在中期基础上病情继续发展,脏腑功能受损,血脉瘀阻,浊*内停,变证蜂起。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病变多为气阴两伤,肝肾亏虚,瘀血阻络;病情发展则阴损及阳,脾肾俱虚,致水湿潴留,泛溢肌肤,气虚阳损,又可使血行不利而加重瘀阻;晚期则因肾阳衰败、湿浊內停而出现浊*上攻、犯胃凌心之危重证候,其病位在肾,随病情进展可影响心、肝、脾等诸多脏腑。
太糖中医科徐秀峰教授特别强调:“瘀血阻络”也是造成糖尿病肾病的不容忽视的原因。糖尿病肾病属于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病位主要在肾小球,属于中医络病的范畴。糖尿病肾病的病程较长,久病入络,“久病则瘀”,即因病致瘀。脾虚、阳虚、气虚或气阴两虚均可致血行无力,从而出现血瘀,即因虚致瘀,故血瘀阻络是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病机之一。而现代医学所说的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小板集聚功能增强、凝血——抗凝——纤溶系统功能失衡、血液粘度增高、肾小球硬化等,均属于中医瘀血阻络的表现。糖肾病在微量白蛋白尿期多是肾阴虚,大量蛋白尿及肾衰竭阶段多为阴损及气或阳,出现阴阳两虚,各个阶段均夹有瘀血。
清代唐容川《血证论》中说:“瘀血发渴者,以津液之生,其根出于肾水,水与血交会转运,皆在胞中,胞中有瘀血,则气为血阻,不得上升,水津因不能随气上布。但去下焦之瘀,则水津上布而渴自止”,认为瘀血瘀滞下焦引致消渴,开了近代“活血化瘀”治消渴病及其并发症的先河。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如病情发展出现了相应变证,则需随证加减治疗。当疾病到了晚期,病情复杂,阴阳俱虚,当宜调补阴阳为主,配以祛邪之剂,更应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情恶化时则需做透析或换肾治疗。以上,切记谨遵医嘱。
早年拜全国名老中医张子琳为师学习中医。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靳文清的学术继承人及关门弟子。从医四十余年,工作期间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20余篇,协助编写出版《靳文清五十年临证得失录》一书,年综合整理后又再版问世。共参加科研项目十余项。其中一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参加研制了十二种院内制剂品种。山西省医师协会青春期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对糖尿病及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结节、桥本氏病、亚甲炎及甲亢、甲减、痛风性关节炎、习惯性便秘、痤疮、暗斑、多囊卵巢综合症、肥胖症、围绝经期综合症以及内科杂病治疗有专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