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甲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脉诊是中医的眼睛
TUhjnbcbe - 2021/8/20 18:59:00
中医临床自古重视脉诊。《*帝内经·灵枢》记载有完整的三部九候诊法,说明当时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脉诊体系。《难经》据传为名医扁鹊所作,提出脉诊“独取寸口”,沿用至今。历史上凡是水平卓越的医家,皆重视脉诊。汉代名医淳于意有言,“为之脉法—乃别百病而异之,有数者能异之,无数者同之”,意思是“水平高的医生能通过脉诊从相同症状表现发现疾病的不同之处,从而给予个性化治疗;而水平一般的医生只能根据患者症状表现采取治疗”。汉代张仲景被后世尊为医圣,其有言,“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推崇“平脉辨证”。

“望、闻、问、切”被称为中医四诊,其中切诊就是脉诊。“望、闻、问”三种诊法在中医临床应用较多,但没有形成像脉诊一样的理论体系。与中国传统医学一样,印度传统医学也有脉诊,同样受到世界科学界的瞩目。重视和研究脉诊,去伪存真,继承和发扬中医的精华与精髓,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

社会各界多有质疑中医脉诊科学性者,直接影响了中医医生对脉诊重要性的认识。脉诊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现在有的中医医生由于对脉诊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研习脉诊的决心,只是把脉诊当成辅助诊断,其多表现为临证过分强调辨证论治和四诊合参,一提到脉诊,要么顾左右而言“高科技”,要么过度强调脉诊的“主观性”,实则或是在搪塞他人,或是在安慰自己临床技能的不足。

也有临床患者对脉诊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脉诊不同于磁共振、B超、血生化等检查检验方式,与现代医学诊断相比,脉诊反映的是人体气血阴阳、寒热虚实、六淫流传等中医信息;凭借脉诊也不可能做出诸如亚甲炎、肺部结节、胃酸过多、肠息肉、子宫肌瘤、前列腺癌等现代医学诊断,但通过脉诊能够判断患者的体质和预后,做出准确的中医诊断,为制定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扫描上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脉诊是中医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