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的抗病*治疗过程漫长,应如何用药?
慢性乙肝的治疗主要有抗病*药物和保肝药物两大类,抗病*的主要有干扰素类和核苷(酸)类似物。慢性乙肝患者可能存在一些其他疾病,应用的药物如抗结核药物、抗肿瘤药物、止痛药物、抗精神药物等。尤其很多中草药、中成药如具有活血止痛、软坚化积等方面作用的品种,大剂量或者长期应用可能出现对肝脏细胞的*性作用,引起药物性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在健康人群出现概率可能较低、程度较轻,但对慢性乙肝患者,服药的不良反应发生机率和风险要远远的高于普通的健康群体,药物性肝损伤可以加重病情。此时,患者原本应用的抗病*和保肝药物,绝对不能轻易撤除,而是要尽力保持甚或酌情增强。已服用的其他药物是否继续服用需要有专科医师评估后决定。
肝硬化是慢性乙肝进展的一个重要病理阶段,进入这个阶段后患者不仅需要观察肝功能的变化,还要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肝癌等并发症进行监测。对于没有肝硬化的患者来说,肝脏硬度、腹部超声、甲胎蛋白应当每6个月进行监测,而对于肝硬化患者,这些检查的频率应该提高到每3个月1次来进行更加紧密的监测。另外肝硬化患者还建议每1-2年进行胃镜检查来明确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进展情况。
那伴有其它疾患时应该怎么做更好?
首先,应该告诫患者明确伴随疾病的治疗目标,类似乙肝的治疗目标“最大限度地抑制乙肝病*复制,改善和恢复肝脏功能,逆转肝纤维化,防止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乙肝合并其它基础或急、慢性疾病亦应有不同的治疗目标。如高血压的降压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平喘治疗、感冒的退烧、关节炎的止痛、细菌感染的抗生素治疗等,力争短、平、快,显效即停。
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一时难以停药者,需要尽量过渡到较小的维持量,以减轻对机体的不利作用。乙肝病*感染形成的免疫紊乱还可以影响到胰岛细胞的功能,导致胰岛素合成不足,发生糖尿病,这种情况称为“肝源性糖尿病”。对此控制病*和改善肝功能,从源头上减少炎症物质对胰腺的后续影响,比单用降糖药物更为恰当。
其次,可降低血糖的药物虽然有很多品种,但能良好地控制血糖却又不进而伤害到肝脏功能的仅有胰岛素一种,乙肝合并糖尿病的最佳选择为胰岛素治疗而非口服降糖药物,尤其是已出现明显的肝纤维化或病程进入肝硬化期的慢乙肝患者。口服降糖药的另一弊端是血糖非常难以稳定,经常像过山车一般猛升猛降、过高过低,同样对病情不利。类似的情况还有“乙肝相关性肾炎”、“肝炎后再障”等,都是由于病*感染后抗原-抗体复合物对肾小球基底膜或骨髓造成的继发性损害。其治疗除改善上述脏器功能之外,抗病*也是控制此类特殊状态的釜底抽薪的措施之一。
乙肝病友在用药方面有什么要求呢?
用药品种尽量单一,避免过多过滥使用。合并乙肝的伴随疾病,其治疗不同于单独有某一疾病的人群,因为前述肝功能已经有潜在受损的前提,过多、过滥地运用一些不必要的药物,或者是擅自增加剂量、延长疗程,或者是多品种、大包围式地应用中西药物,势必增加肝脏的负担,降低肝脏的解*功能,甚至诱发肝功能不全,从而增加药源性疾病的出现概率。肝病患者宜还应远离各种含食品添加剂、人工色素的食品,如保健品番茄红素,补益制品,各种名目繁多的蛋白粉等,正常饮食中摄取已经足够,过度补充反对机体有害尤其是肝功能。